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3年度】超高齡時代來臨 世代共榮永續發展
發布單位

綜合規劃科

發布日期

113-06-04

檢核日期

113-09-10

點閱人氣

783


超高齡時代來臨

       聯合國2023年世界社會報告指出,預估到2050 年,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16億人。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臺灣預估到2025年底,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0.8%,進入「超高齡社會」(Ageing Society),事實上,臺灣老化速度比日本還快,預估到2045年,臺灣的人口將比2022年減少近200萬人,其中高齡人口將增加325萬,而青壯年人口將減少435萬。預計目前 20歲的青年到70歲時,臺灣的人口將只剩下約1600萬人,減少了超過700多萬人。

       在人口結構高齡化的趨勢下,我國的工作年齡人口持續減少,人口紅利快速流失,未來需要照顧與扶養的老人越來越多,勢必將面對社會扶養負擔加重之挑戰。從2021年國際勞動參與率來看,我國45至54歲中高齡者之勞參率仍與日本、韓國及美國等主要國家相近,但自55歲後快速下降至58.9%,減少近2成幅度,65歲以上再降至9.2%,55歲以上勞參率遠低於日本、韓國、美國等主要國家。此外,我國平均退出勞動市場年齡(男:64.3 歲;女:61.4歲)亦早於日、韓、美國等主要國家(如日本:男:68.2歲;女:66.7歲、 韓國:男:66.5歲;女 :64.9歲、美國:男:64.9歲;女 :64.7歲等),勞動力呈現早出的型態(勞動部,2023)。

構建高齡化社會的永續發展模式

       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近期邀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針對超高齡時代來臨,探討中彰投區勞動就業市場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以「構建高齡化社會的永續發展模式」為題,分享如何從產業現況扣緊國際趨勢,展現社會新願景。

      張副所長指出,中彰投地區的產業結構歷經多年的演變,從工業化到智慧化的發展,凝聚了多元的產業發展。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顯示,製造業佔49.39%、服務業38.91%,是全台唯一經濟結構以二級產業為主的區域。擁有豐富的產業發展經驗 ,並結合21所大學和技職院校的學研能量,為在地產業銜接高齡社會提供了重要資訊和人才基礎。

       進入到「超高齡的社會」,個體健康餘命所形成的生活型態已經與過去不同,根據工研院調查,2035年全球趨勢的推演情境可發現,智慧生活所帶動的數位網絡社會所帶動的移動革命,讓永續環境引動低碳生活與資源循環,並且形成韌體社會的生態系統,反映健康老化、高齡健康與優越體能都是全民所認知的未來情境,同時也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的「健康老化·世代共好」願景。

       世代共好是一個重要的模式,形成核心價值的發展契機與願景系統,除了政策的支持,還需地方企業、在地組織、學術或訓練機構共同努力。地方企業結合世代共好職場,以CSR的發展脈絡關注高齡議題,在地組織應鏈結鄰里,形成CSR與USR的在地型服務模式。學術或訓練機構可持續培育高齡者職能,進一步落實世代共好的教育,掌握在地需求形成應用連結。

       無論是壯世代或是中高齡,不應是「被照顧者」的社會角色,反觀健康老化的社會系統參與,隨著世代共榮的機制,轉換社會視角觀點,將會是一種勞動力轉變與就業力提升的發展進程。